2025年7月22日,由内蒙古工业大学作为第一牵头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贾彦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制定的国际标准《IEC TS 62257-320: 可再生能源离网系统 第320部分:发电设备—离网风电机组》(《IEC TS 62257-320 Renewable Energy off-grid - Part 320 : Generator Set - Off-grid Wind Turbines》)启动会暨大纲专题讨论会在内蒙古工业大学隆重举行。
这是内蒙古工业大学首次作为第一牵头单位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同时也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获批的由国际电工委员会太阳能光伏能源系统标委会(IEC TC82)和国际电工委员会风能系统标委会(IEC TC88)组成的联合工作组JWG1的国际标准,该标准的编制对促进离网风光互补系统的标准化及推广应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支撑作用,也是中国风电领域在离网场景下应用标准制定中的里程碑事件。
全球高票立项,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官网显示,2025年4月4日,由IEC TC 82 秘书处征集的P成员国意见投票以全员同意的结果(文件号:IEC 82/2392/RQ)通过该国际标准的编制申请。2025年4月11日,IEC秘书处发布文件(文件号:82/2396/RR),确定该国际标准正式立项,中国、美国、西班牙、瑞典、南非五国已确定委派专家深度参与后续起草工作,标志着全球离网风电领域首个系统性国际标准正式启动。同时,该标准于2025年4月21日通过国内技术归口单位组织的专家论证会论证。
这一国际标准的制定将解决离网互补系统中风电应用缺乏统一标准的核心痛点,推动中国风电技术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惠及全球可再生能源离网系统的应用,助力“一带一路”清洁能源合作。
工大底气:从内蒙古草原到国际标准
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校长郭洪飞在开幕式上表示:内蒙古工业大学是我国最早、最系统开展“无电地区离网风光储互补系统”研究与工程化应用的单位,对离网风力发电系统及风光储联合系统标准化测试与认证展开了充分的研究,依托内蒙古工业大学在新能源领域的的多年技术经验积累,此次牵头IEC国际标准,既是对内蒙古工业大学新能源技术的高度认可,更是中国地方高校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的标志性突破。作为此国际标准的牵头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将全力以赴,坚持“科学严谨、需求导向、多方协同”的原则,为标准的编写保驾护航。”
产学研协同,20余家机构共建标准生态
同时,本次会议还得到了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TC82 和 IEC TC 88以及各类企业、科研院所的支持,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TC 82季良俊(Liang JI)副秘书长,IEC TC 88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任君秘书长,IEC 62257-7-2 主要负责人、内蒙古工业大学特聘教授Charlie DOU(都志杰),内蒙古工业大学资深教授刘志璋参加。内蒙古工业大学、中国电建智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单位围绕标准大纲、技术路线、任务分工展开深度研讨。
荣誉加持:从传承到突破
此国际标准的牵头制定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可再生能源离网系统中风力发电技术和风光互补利用技术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增强了内蒙古工业大学新能源领域研究技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草原实验室到全球化国际标准,为中国风电出海提供又一个重要的“导航”。
该标准的制定,已被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官方新闻客户端奔腾融媒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