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电力学院是1994年由内蒙古工业大学和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原内蒙古电管局)联合创办、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2005年,由内蒙古人民政府主持,实质性并入内蒙古工业大学,经两次学科专业整合后形成现在的电力学院。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2019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自动化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电气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电气工程和控制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培养领域。2024获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电气工程)专业学位博士培养领域。
拥有大规模储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内蒙古机电控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新能源电力系统智慧控制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智慧能源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和大规模储能技术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省部级科研平台,装备有区内高校先进水平的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和自动化控制仪器设备。实验室总面积近600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
学院设有自动化系、电力系、智能电网系和电工基础教学中心、实验中心5个教学单位和4个行政管理部门。在岗教职工83人,专任教师76人。其中正高级教师8人,副高级教师34人,硕士生导师63人(包括外聘导师)。现有在校本科生1695人,硕士研究生324人。
办学30年来,电力学院持续培养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3万余人,为自治区经济建设和电力能源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师资队伍
学院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57%,具有博硕士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83%。专任教师中有17人入选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1人获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领军人才称号。
学院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学院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关键,多措并举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2018年至2024年,共引进博硕士青年教师31人,其中博士16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4人、具有高级职称4人。刚性引进外籍院士1人,柔性引进知名教授3人。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和教学团队建设。组建有5个重点学科团队、10个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草原英才”团队和2个科技创新团队。电工电子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控制类基础课程教学团队为自治区级优秀教学团队。
(三)人才培养
学院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经过30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已初步建设成为自治区电气及控制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工程基础应用研究与开发基地。
装备有区内高校先进水平的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系统实验室和分布式发电与微网实验室。建立了本科生实习实训基地10多个,自治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校级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4个。
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组建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开放性科技创新实验室。近3年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类竞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0余项,在最具影响力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连续2届获得大奖。
每年有数十家大型企业到学院举办专场招聘会三、四十场。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区内外各大央企或国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保持在自治区高等院校前列,很多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
(四)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学院近3年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科研到账经费2000余万元。学院教师在国内外核心或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出版高水平专著多部。
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相关院校开展合作交流。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到院进行学术交流,每年举办高端学术报告会10余场。同时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高校深造,选派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开展2+2、3+2、2+1联合培养。
数据更新于2024年12月